第九十六章:归去-《大秦之歌》
第(2/3)页
“嗯?范先生请继续。”拓跋常望向那个说话的幕僚,示意他说下去。
“之所以告知我们,分明是借西凉之手除掉他。西北军中能生出如此想法的必定是杨家的人无疑。自景青死后,西北军团由杨家掌控,如今景青的儿子回来了。他们自然不愿意再把手中的军权再让出去。如此看来,即便不是杨威授意如此,也与他几个儿子脱不了干系。”那个姓范的幕僚分析道。
拓跋常闻言,沉默片刻后点头,“范先生所说很有道理,我亦是如此觉得。”
“不知范先生有何高见?”拓跋常继续问道,他对麾下这个幕僚十分信任,知道这个姓范的先生是不世大才,有“卧虎”之称,不逊于邯郸城中的诸葛丞相。
“倘若我们真的抓住了景青之子,恰是合了放出消息那人的意思。以他的性命要挟西北军团打开雁门关无疑是异想天开,绝无可能。”范先生说道。
“这可如何是好?难不成就这样放他回去?”有部将问道。
范先生只是笑而不语。
“先生可别再卖关子了,还请赐教。”拓跋常恭敬地说道,料想他心中已有计谋。
“呵呵,范某确有一计,或许能助统领破开雁门关,立下不世功业。”范先生说道,对拓跋常的态度甚是满意。
“愿闻其详。”
“杨家既想借助我西凉除掉景青之子,分明是有所忌惮。说明景青之子在西北军中甚有地位,他们不好自己动手。我们也自不能让他们如意了。所以对于景青之子,待到他临近雁门关之时,在西北军团眼皮子下困住他,不杀。”范先生说道。
“先生的意思是如此引诱西北军团出关救援他,我们伺机攻入关内?”拓跋常皱眉问道,杨威素来谨慎,三年来从未有过大军出关与西凉交战。这次困住一个无关紧要的少帅未必就能逼他派兵出关了。
“倘若是寻常,杨威倒未必真会出兵救援。可要是那大元帅之子被困在雁门关外的时候,上下将士又恰好得知少帅之所以被困在关外,是因为杨家的某位郎君出卖了的缘故。这就要生出乱子了。”范先生笑吟吟地说道。
拓跋常闻言猛然醒悟,大喜道,“先生果然谋略过人,只需让安插在西北军中的谍子寻个时机,告知将士是杨家将军谋害少帅,军中矛盾自生。届时杨威若不出兵救援,声威尽失,若是出兵,则是我们破入雁门关的机会,妙极了。”
“依范某猜测,此事多半不是杨威所授意的,那么他大概率会出兵救援。统领可在雁门关外左右各伏下精锐兵马,待到西北军救下景青之子后,趁他们回军未过半时,骤然杀出,大军紧随其后,雁门关可破。”范先生指着军用地图说道,雁门关左右各有地利,适合伏军。
“哈哈哈,卧虎先生果然名不虚传。如今当务之急是要找出到底是哪位杨将军送的消息。本统领这就命人撬开信使的嘴。”拓跋常大笑道。
“杨威也算得上是个智勇双全的大将军,可生出的儿子却甚为愚蠢,是有勇无谋的莽夫。”范先生笑着评价道。
景歌渐渐行近雁门关,他有些纳闷,这几日一路行来,景歌的所有关卡不仅没有任何阻拦,甚至连盘问都没有。
略微思索,隐约猜到其中缘由。看来西凉军中还是有些厉害人物的,他暗想。
等到离雁门关百里处时,终于是出现了一队西凉士卒。
“来人可是秦国已故兵马大元帅景青之子?”为首的将领喝问道。
“正是。”景歌面无表情地答道,手中长枪斜指大地。
“拿下他。”为首的将领下令道。
景歌并不多言,抬枪横飞几个士卒,径直驱马往雁门关而去。
十几个士卒根本不能阻挡他丝毫,顷刻间全都倒在地上。他念及西凉续命之情,没有下杀手,只是把他们打到在地。
“快来人吶,景青之子在这里。”那些倒在地上的士卒大声吼叫。
“快,抓住景青之子。”又有声音响起。
景歌见状内心只觉好笑,真是的,这是在担心西北士卒发现不了吗?
两军对峙多年,这一片敏感地带自然是有着无数探子游骑,西凉士卒这么一吼叫,西北军中的探子早已回报到统帅处。
“什么?少帅怎会在西凉境内。”有战将听到汇报后失声叫道。
“你确信没有看错?”又有部将问回来的游骑兵。
“属下以性命担保,确定是少帅无疑。”那个回来汇报的游骑兵说道,他亲眼看见了景歌在与西凉士卒交战。
杨威默不作声,他亲自登上雁门关城楼察看。关外静悄悄的,没有一丝动静。景歌潜入了西凉,他是知道的。
“他怎会在西凉?”玉珏看着苍茫的关外说道,她和千雪得知讯息后也上了城楼观看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