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些都是世家培养出来的新一代种子,最后也不知道能有多少人能够上榜。 见钟繇没有什么要再讲的,徐邈庄重地取出一份圣旨,朗声念到:“科举考试共分五场,考试时间为五天,科目分为经义、明算等五场考试。” “每场考试时间为两个时辰,在此期间,一应饮食住宿,自有安排,不得离开公人安排的区域。凡是离开者,则视为自动放弃科举;不得串通作弊,违反者终身不得再参加科举。” “每科考试后会对考卷进行量化式打分,每科分数为百分,总分五百。最后只取分数最高的五十位考生。若第五十位考生与第五十一位考生分数相同,一同录取。” “为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、公正,考生考卷将会由内侍专门誉抄,且会对考生考卷进行糊名处理。每份考卷将会由五位考官进行打分,最后将会去除一个最高分、一个最低分,在剩下的三个分数中取平均值分数。” “陛下恩泽,顾及寒门士子接受的教育较之世家子弟有所不足,故会根据考生填写的籍贯、族籍分为世家榜与寒门榜,其中世家榜取前三十名,寒门榜取前二十名。” 这些都是曹叡直接照搬后世的考试,量化打分也为了有更直观的表现,多人进行打分也是尽量保证了科举的公平公正。 台下的众多士子听完徐邈的念诵的科举相关事宜无不面面相觑,都隐隐感到头皮发麻。 此次科举总共三处考场,意味着差不多有一万多人参与科举考试,最后只会录取五十个人。 一万取五十,这简直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! 录取榜单分为了世家榜与寒门榜双榜,也就意味着他们其实都是和水平差不多的竞争,想要从中脱颖而出也是十分困难。 其实有这么多人报名参加科举,曹叡还是感到十分意外的,因为这个规模人数远远超过了隋唐时期。 为此他也只能是匆匆清出几个校场作为考场,好在四月的天气并不是十分炎热,这些士子应该能撑得住两个时辰。 曹叡也只能是让人紧急赶制出一批简陋的大伞,为他们遮蔽些许炽热的阳光。 这场科举举办得仓促,也不是十分地规范,但也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