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在古代社会里,人力问题真的是个不小的难题。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在爆发大规模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,才会产生各种起义的原因。没有自然灾害造成的大量的无法生存的民众,造反起义的工作也开展不起来。 王书辉是不缺钱的,他也不缺乏物资。布倾销和食盐倾销,每天都能给王书辉带来巨量的白银收入。王书辉除了少部分的白银购买古董宝石之外,剩下的开销就是给手下人发工钱。而他本人,在明朝末年的时空里,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项的销了。 可是,有钱并不能解决人力问题。 王书辉想要招纳人手,也要考虑这个时空的社会条件。一个皇室宗亲,动不动的就购买大量人口,这本身也是一个很犯忌讳的事情。更主要的是,虽然最近几年,河南,陕西,山西等地连年发生特大旱灾,产生了大量的流民。可是,要把这些流民,从河南,陕西,陕西等地迁往湖广地区,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。 在古代社会里搞人口迁移,可不是像在现代社会那样,把人往火车上一塞,一天一夜过去,到地方了。 在古代,想要把成千上万的人口从河南,陕西,山西这些地方迁到上千里地之外的湖北地区,本身没有个上百人去做这件事情,都是做不成的。 至少在王书辉看来,像自己现在手下的这批流民这样,独自从陕西一路流浪到湖北的。这种情况是极其少见的。 而且最主要的是,即使王书辉把相关人手派到山西,陕西。在迁移人口的路上,也不会有各地官府的刁难。这些流民本身愿不愿意迁到湖北来,还是个很大的问题。 古代人的安土重迁,可不仅仅是朝廷律法的限制。这种观点本身,也是古代中国人的一种心理情绪和民族习惯。 即使陕西,山西的流民们愿意迁移到湖北来,几千人,上千里的路程,无论是组织问题,还是饮食供应问题和安全保障问题,现在的王书辉,都拿不出解决的办法来。 距离太遥远,组织太困难,供应无法维持。即使王书辉有的是钱,有的是粮食,有的是土地,从陕西山西转运人口,他也是做不到的。 好在在小冰河时代,整个中国的各个地区,都不缺乏自然灾害。王书辉准备派出人手,对湖广境内的受灾地区和周边省份,特别是河南地区的流民,进行招纳。 王书辉这回是准备下真功夫了,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要亲自带队的准备。 就在王书辉正在对家丁营进行适应性训练的时候,他的合作伙伴司马峰,给他带来了好消息。王书辉委托他在全国各地区招纳的矿工近千人,即将到达枝江县。 第(3/3)页